其他
看“好色”才女的画,扑通一声跳进夏天 | 金城
Rao克力:
北方的成长生活环境确实对我的审美和气质带来了很多影响,我喜欢辽阔的雪原、零下30度下纯净的冰湖、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还有春天雪融时的滴答声,但我也同样向往南方的四季如春,一望无际的海岸线、丰茂的的植被和充沛的雨水。小时候我并不怎么爱讲话,是个有点沉默的孩子,表达欲更多是在画作上,每当我画画的时候都会特别开心,就像是在创造新生命一样。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很喜欢看小人儿书,很小的时候我妈妈经常带我去红旗街的学人书店,在那时是长春一个很火的大型书店,我常常在里面看绘本、漫画和各种文学读物的插图,一看就是一个下午,现在想想那个书店真的做得很前卫很先进,还引进了不少其他地区的原版漫画,像是《丁丁历险记》、几米的系列作品,《MR.O》等,都是很棒的作品。
Rao克力:
我喜欢一切有海的地方!喜欢透明的事物,喜欢阳光透过水面洒到沙滩和珊瑚上,喜欢看水里的游鱼、水藻,喜欢游泳时候泳池壁在水中变形。清澈见底的水面总给我带来宁静与舒适,记得初中时学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一篇古文《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脑海中时而闪现这样的画面,绿宝石色的水面下包裹着珊瑚、鱼虫、贝壳,水母、海葵,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七彩的光芒。透明的事物总是有一种凝聚力和捉摸不透的东西,或许是其让我如此着迷的原因吧。
Rao克力:
在我研究生阶段我报了一门色彩课程,课程的第一节,老师让我们写生日常事物,我选择了画一卷卫生纸。那次点评课上,同学和老师都说我画的卫生纸像是雄伟的高山,通过这次练习我发觉到,生活中极其简单的事物,只要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运用不同的材质是可以让它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的。我那时候也在同时学习纳比派的作品,纳比派是法国19世纪后期活跃的团体,主张“画事物呈现出来的状态,而不是事物本身。”在纳比派代表人维亚尔的画中,一间老屋、一座花园、一棵树、一个人物的面庞,都可以在和谐的色彩中变成优美的旋律。你甚至完全可以忽略它本身是什么存在,专注于欣赏他们呈现出来的美感。关于如此作画的秘诀,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联想,体会日常事物在不同环境和光线下的多面性,当然还要加强技巧的训练,对画面的整体把控,用合适的材料表达也很重要,如果能将这些运用得好,即便是一片废墟也可以画得生机勃勃光彩熠熠。
Rao克力:
我小时候并不是一个善于捕捉色彩的小朋友。在考前班学习绘画期间,有一次课上,邓老师给我们讲色彩补色关系,我感到很困惑,不理解为什么要把一个棕色的罐子画成是紫色,为此,我还跟邓老师争执了好一阵子。后来,在我渐渐理解了色相之间的对比,色彩的特性之后,我终于理解到画面中的色彩和生活中的色彩是不一样的。日常生活,人类视觉成像在三维世界中是连续不断变化的,所以事物的色彩也是凌乱琐碎的,所以当我们作画时,需要提取其精华所在,就像高更在阿凡桥对塞律西埃的说“你如何观察那些树?它们是黄色的吗?好,那把它画成黄色。阴影是浅蓝色的吗?那就画成清纯的蓝,感到树叶是红色的吗?那就用朱红色的颜料。”夸张的色彩并不有违真实,而是比真实更真实。艺术是生活的升华,是抽象化的生活。我们用理想的画笔,极致的色彩、精巧的构思,将生活的细节放大,将瞬间的记忆变为永恒。
Rao克力:
再次出发的第一站或许会是东南亚的国家吧,我现在住在广州,离东南亚很近,我也很喜欢那边的风土人情,如果可以我还希望可以画一本以东南亚为主题的旅行绘本。当然,除了东南亚,我还有很多地方想去,比如成都、西安、甘肃、新疆,还有欧洲、美洲、太平洋的岛屿……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带着画笔去到更多的地方。Rao克力:
大学期间,包括上研究生期间我都在进行创作方式上的探索,也会用到油画、木版画、综合材料、数码绘画、马赛克色彩拼贴、还有刺绣和激光雕刻等方式进行创作。在我看来,无论是用电脑绘画还是手绘的方式创作都是创作方法,技巧性的,第二性的事物,只要要熟练掌握就可以了。板绘和手绘有时候也能相互影响,一般擅长用版画方式创作的人用起ps来也会做的很顺手,因为里面的思维和逻辑是共通的。当然掌握技巧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画面的精神内涵和感受力的呈现。
Rao克力:
在央美的学习对我来讲是让我形成了作品意识,前两年我几乎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去完成每一个创作,无论是风格还是审美经验还都于非常懵懂的阶段,对一切新事物感到惊奇和欣喜,每日忙碌于看展和听各种讲座。到了三年级,进入绘本创作工作室以后,我的作品中开始融入了叙事的元素,更注重作品的连续和完整性,在这个期间我创作了《小狐狸》《盒子》。《盒子》这本作品的风格是非常简约的,符号化的,在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试着去用最简单的方式表现。
到了研究生期间,我又回归到了用手绘速写方式表达,这主要是受到同学、海外插画师、以及后印象派画家们作品的影响,我希望能尽可能回到朴素的状态,用最鲜活最生动的线条去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美感。于是在研究生期间我创作了《Revolution》系列,译为“革命”,这是对我自己创作风格的革命。因为我在此之前创作的作品都是细腻精美的风格,而速写作品需要打破对“完美”的幻想,要去做到不完美,我花了很长时间让自己不去在意那些凌乱的线条和粗糙的机理并渐渐迷恋上了这种创作方式。速写的魅力在我看来在于其随机性和未完成感,我发现我越发被这些自然而然的未完成的状态所打动,每一张速写都是流动的,可以日久弥新。
金城:如何把抽象的概念、情绪,用一个有限的画面表达出来,有什么方法可以分享呢?你似乎很喜欢在一个小空间里讲故事(《盒子》《美人鱼》)。
Rao克力:
几何化的呈现是我在本科期间很喜欢的创作方式,因为那时候我迷恋几何图形的形式美感,和其自带的孤独属性,很酷很不真实。人鱼的形象也是我所喜欢的,因为她们生性浪漫且自由,也有一种疏离和神秘的感觉,兼具可爱的特性,我那时候就是喜欢这样的事物。我画的《美人鱼》系列作品虽然看起来孤独但不寂寞,她们安静美好,享受自己的时光,很像是我在大学期间的日子,简单且充实。
绘本《盒子》实际上是由《美人鱼》系列作品延展开的,最开始也是由形式出发,想画盒子里面的人是如何生活。小空间是我创作故事的一种视觉形式,但形式都是为故事内容服务的,形式大过内容,不过是经不起推敲的视网膜艺术。在创作早期我做了很多尝试,将盒子画得立的,亦或是彩色的,但效果都平平。直到我把盒子们“压扁”成二维的,在这里要感谢我当时毕设的导师田宇老师,是他给了我将空间压缩的启发。做了减法之后画面虽然看起来更简单了,但故事却变得更清晰了。
Rao克力:
《盒子》与《和老虎跳舞》这两部作品的确是更关乎于心灵的作品,就像是《和老虎跳舞》故事中他们捕捉飞到空中的快乐一样,我在创作中也会细心编织情绪的网,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关于情绪的创作我还在探索中,因为灵感来自生活,需要更多人生经历和对世界的感悟,所以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用心生活吧!期待有更多灵感爆发的时刻。Rao克力:
谢谢,我自认为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实属一般, 能在遣词造句中尽量表达出我心中所想就已经很好了。我喜欢阅读,喜欢咀嚼文字的趣味。在阅读中,我会因文中恰到好处地用词,极致的言语表达而开怀大笑,那是一种捡到宝石的感觉,是阅读中的快乐源泉,也是我很羡慕的能力。推荐几本给我印象深刻书籍: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是一本在迷茫时期给我力量的书;桑格格的《小时候》、《不留心,看不见》,文字好俏皮,经常让我笑到肚子抽筋儿;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在他的笔下,我感受到了文字的无限可能性,既可以是寂寞且炙热的,亦可以是严肃且可爱的;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全集》,世界的光怪陆离与无限温柔尽在其中;还有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寻羊冒险记》,太宰治的《御伽草纸》,肯・威尔伯的《万物简史》都是带给我全新阅读体验的书籍。
Rao克力:
我认为现在的美术生很幸福,他们有着最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秀的教师团队,丰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课余时间还可以逛博物馆、参观艺术展览,国家也倡导美育教育,艺术和生活紧密相连,艺术相关的行业也在蓬勃发展中。现在对于美术生来说是很好的时代,各种网络平台也在发挥其作用,重视原创,只要有才华和心意的作品都会被看见被知晓。作为一位大学老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发掘学生自身更多的内在力量,艺术是心灵之窗,是价值观的表达,我希望每位同学都可以通过艺术学习看见自己,在学生的大学阶段,正是探索自我最好的时期。我发现大部分专业课学生都有较强的造型能力,但画面的布局弱,对画面构成的理解也不深入,这是由于考前培训班的训练方向和考试性质决定的。因此,绘画原理以及平面构成的知识是我重点关注和传授的,与此同时,我会让同学们尝试各种绘画材料,工具的开发也让同学们勇于突破传统材料的限制,建立新的风格表达。
Rao克力:
在造型语言上我现阶段还需注重线条的训练,我很喜欢用色彩和块面塑造场景,有时候会忽略线条的表现,这点是需要加强的。在作品形式上,我今后更希望创作叙事类作品,漫画或系列插画作品,所以讲故事的能力也需要加强。我今年计划画一本自己的游记,记录在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的学习时光和在美国的游学经历,里面会收录我的很多速写色彩作品,完成这本书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因为留学期间发生了太多有趣的故事了,能用画笔记录下来,也算是对自己的总结啦。
-赛事插播-
第二届全国插画扶持计划(CIAC)
全球征稿启动!
奖金13w+,8项大奖
5位+一线华人插画大咖担任专业评审
还在犹豫什么,快来投稿吧~